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荣幸地宣布,艺术家马蒂亚·卡萨莱尼奥(Mattia Casalegno)以其项目方案《未来主义航空宴会RMX》(The Futurist Aerobanquets RMX)在众多来自全球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CAC第四届“研究与创作学术奖金”(10,000美元)。

 

评委陈述 

CAC“研究与创作学术学金”旨在支持和推进基于研究的艺术实践,尤其鼓励艺术家将科学方法论纳入实验研究从而导向艺术作品的构思及生产。此次评选以候选人的具体项目方案、过往创作实践所展示的能力与水平及其推动CAC研究/创作方向相关联的技术与艺术之探究的潜力为考量标准。

马蒂亚·卡萨莱尼奥(Mattia Casalegno)的项目研究了增强现实媒介的新形式。以意大利未来派艺术家及诗人菲利普· 马里内蒂(Filippo Marinetti)1932所著的《未来主义食谱》(Futurist Cookbook)一书为灵感,该项目探索了食物消费如何能够以全新的方式经由现代技术变革而达成。

在显示了强烈的观念性与艺术潜力之余,该项目还催化了一系列开源研究工具的开发,用于参与式AR、VR与交互式视听内容的生成,以及前者与实时动态捕捉系统的整合。

 

关于作品 

马蒂亚·卡萨莱尼奥《未来主义航空宴会RMX》

《未来主义航空宴会RMX》(The Futurist Aerobanquets RMX)是以沉浸式多感官晚餐为形式的一系列公共活动,灵感取自于意大利艺术家菲利普· 马里内蒂(Filippo Marinetti)在其1932所著的《未来主义食谱》(Futurist Cookbook)一书中所描述的虚构性“宴会”。

自文明起始,食物便是人类日常仪式的重要部分。整个历史进程中,进食行为的参与性质让社群与文化得以繁荣。围绕着餐桌与宴会,人类分享故事、庆祝节日、交流情感。每一个社会与时代都有着各自烹饪和消费食物的方式,而未来主义者们率先开始基于现代技术变革幻想全新的进食方式。《未来主义航空宴会RMX》旨在探究当代技术如何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革食物消费。

在项目现阶段,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主要用于个人的内省体验。但它旨在发展更加深入的叙事,聚焦于共同进餐行为的参与性、公共性与相关性,从而探索体现(embodiment)与记忆如何影响我们体验食物的方式。

 

艺术家以往作品:

End User, Installation, 3 ch. 4K UHD video, stereo, 2016

TWINS, Installation, OLED 65″ flat screens, manila rope, HD video, 2015

The Open, wearable architecture, custom made electronics, software, microphone, fresh sod, 2014

 

关于艺术家 

马蒂亚·卡萨莱尼奥(Mattia Casalegno)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现场媒介表演者及装置艺术家,创作涉及多种媒介。他的跨学科作品受到后观念主义及数字艺术的双重影响,以相关性、沉浸性、参与性为特点。他的艺术实践探索了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研究了技术、产品与人类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互相渗透。他丰富的全球性展览经历包括:加拿大Mutek艺术节,台湾关渡美术馆,比利时Cimatics艺术节及白夜艺术节,法国Le Cube当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OFFF艺术节,美国YAA美术馆及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等等。他的作品曾发表于一系列出版物、画册,包括:A Touch of Code, Gestalten Books; New Media Design, Sometti, Deleuze and Audiovisual Art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等;并见于诸多媒体,如华尔街日报,Art Tribune,创想计划,Hyperallergic,Digicult,e-artnow等。他于罗马大学(La Sapienza University)取得传媒研究硕士,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取得设计与媒体艺术硕士。他于2014年获得新技术艺术奖(New Technological Art Awards)提名,并是Eyebeam2015年的驻留艺术家。他曾获多项基金与奖金,来自于CCI - Center for Cultural Innovation, GAI - Young Italian Artists Network, NY Foundation for the Arts, The Elizabeth Foundation for the Arts, AV Node, Elettrowave, DAC - Digital Arts Center Taipei等。他于2015年联合创立了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Roomservice艺术空间,现是美国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及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的客座教授。

 

关于<CAC_实验室>

<CAC_实验室>是一个致力于探究艺术、设计、科学与技术及其对当代全球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空间。通过艺术实践、技术开发和研究方法,我们使创造性过程最终导向具有高度生产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CAC_实验室>是一个流动的空间,鼓励作为新知识生发器的艺术实践;在这里,艺术和科技相互融汇形成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实验性领域,不受主流文化建制、技术超载和资本偏见的影响。

更多资讯:lab.chronusartcenter.org

 

研究支持 

本奖学金项目将为国际艺术家/研究者提供一个介入上海的艺术、技术与创业社群的机会。被选中的艺术家/研究者将获得为期3个月共10000美金的研究经费以全身心投入创作;这一奖金包括了艺术家费、生活费、材料费与展览制作经费。此外,研究者可以使用CAC实验室里的各种设备与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激光切割机、手锯、砂带机、钻床、各种手持工具、各种电子元件、arduino、树莓派(Raspberry Pi)、一头戴式oculus rift DK2、红外钎焊、电烙铁及其他原型机制作工具。

CAC将为国际研究者提供签证、差旅和住宿相关的必要协助,所有相关经费将从奖金总额中支出。在3个月的项目期间,CAC将和获选研究者紧密合作,帮助其实现项目方案并发展出相关公共项目(例如表演、研讨、展览等公共与教育活动)。CAC还将寻求社区合作伙伴以共同呈现项目成果,组织艺术家座谈、展示项目进程,在项目进行时揭示其创造性的过程。

 

CAC x ON AIR 艺术家分享会 | 后人类世界

艺术家:陆明龙(Lawrence Lek)
日期:2017.11.18
时间:15:00-16:30
语言:英文(中文现场翻译)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联合主办:<光环 ON AIR>

 

活动免费,报名请点击此处

 

未来的艺术家将会是谁?当人工智能获得了超越人类的创造力,我们会接受这些非人的创造者,还是放逐它们?在艺术家陆明龙(Lawrence Lek)的最新科幻电影作品《风水师》(Geomancer)一片中,因为对创造性人工智能的兴起心存恐惧,一群由人类至上分子所组成的国际组织制定了“反人工智能艺术法”。禁止人工智能的作品进入艺术馆、并获得文学与艺术类奖项,尽管这些做法看似过分,但与现实并非全无关联。随着自动化电子技术拓展了传统的作者身份概念,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创作力也将成为愈发重要的政治前沿。

在其最近的的电影《风水师》及其它来自虚拟世界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陆明龙通过在科幻艺术运用方面的不断发展来探索政治的创造力。拥有建筑、音乐与电影方面的背景,陆明龙运用电子游戏引擎来将科幻场景还原为真实的地点。这些项目包括了《中华未来主义》(Sinofuturism)和《玩站》(Play Station)等等。此次在CAC的艺术家分享会,他也将探索数字艺术——本身就象征着体验经济的新自由主义之转变——是如何使艺术家构建起赞美与批判技巧共存的新叙事形式。

《风水师》(Geomancer), 2017, HD video, stereo sound, 48m15s

《中华未来主义》(Sinofuturism), 1839-2046 AD, 2016, HD video, stereo sound, 60m00s

 

关于艺术家

陆明龙(Lawrence Lek)是一位现居伦敦的艺术家。他构造出一系列推想的世界,并通过游戏软件、视频、装置、表演将这些世界在不同的场景下模拟出来。这些基于真实地点与虚构剧情的数字环境,反映出虚拟之物对我们现实感知的冲击。近期的展览包括:《玩站》(Play Station),Art Night,伦敦,2017;《超亭》(HyperPavilion),威尼斯双年展,2017;2016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SeMA Biennale Mediacity Seoul 2016), 首尔艺术博物馆,首尔,2016;《失联》(Missed Connections),Julia Stoschek收藏馆,杜塞尔多夫,2016;《秘密表面》(Secret Surface),KW当代艺术研究所,柏林,2016;《恐怖谷》(The Uncanny Valley),Wysing艺术中心,剑桥,2015;等。他于2017年获得Jerwood电影与录像奖(Jerwood/Film and Video Umbrella award),于2015年获得the Dazed新锐艺术家奖(the Dazed Emerging Artist Award)。

 

关于<光环 ON AIR>

<光环> 由国际艺术科学研究机构(中国)与Videoclub影像俱乐部(英国)联合发起,将于2017年至2019年在中英两国举办多系列的艺术项目与事件。

<光环>是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名为International Showcasing Fund的专门项目、创意苏格兰(Creative Scotland)同时对该项目进行支持。

<光环>聚焦当代艺术领域内的创造力与交流使命,生成更新与多变的艺术化场景(光环剧院/实验室/俱乐部),进行包括但不限于讨论、展览、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行为。

2017年11月11日,由张尕与莎宾娜·赫梅尔斯巴赫策展、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 上海)与巴塞尔电子艺术中心(HeK | 瑞士)联合呈现、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及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支持的国际群展“‘非’真实 – 算法之当下”(unReal. the Algorithmic Present)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开幕,并将持续展出至2018年1月21日。

该展览试图通过技术自身来直面数字化之当下,既投以批判的审视,又发出另类的展望。展览中二十三件来自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强调了比特与字节背后常被遮蔽的物质性,凸显了构建我们这个数字化当下的算法过程。

展览详情

 

开幕现场

2017.11.11 17:00-19:00

 

艺术家及策展人座谈

2017.11.11 16:00-17:00

座谈人:张尕,拉尔夫·贝克,佩·朗,丹尼尔·卡诺加,可思汀·艾葛琴,菲托·萨格雷拉,王郁洋,徐文恺,盖拉尼·尼科勒

 

展览作品


希瑟·杜威·哈格堡
《陌生人视像》,2012-2013
拾得基因材料、定制软件、3D打印、文献
Heather Dewey-Hagborg
Stranger Visions, 2012-2013
Found genetic materials, custom software, 3d prints, documentation

 

佩·朗
《模块化 | nº 1》,2017
驱动器、O型圈、硅橡胶、各种机械元件
240 x 240 x 240 cm
Pe Lang
modular | nº 1, 2017
Actuators, O-Rings, silicone, various mechanical elements
240 x 240 x 240 cm

丹尼尔·卡诺加
《小数据》系列,2014-2016
Daniel Canogar
Small Data Series, 2014-2016

 

菲托·萨格雷拉
《1+N把椅子》,2016
木椅、屏幕、电动照相机、定制软件、认知计算引擎
211×165×50 cm
Fito Segrera
1 & N chairs, 2017
Wooden chair, screens, camera, custom software and cognitive computation engine
211×165×50 cm

 

拉尔夫·贝克
《界面 I》,2016
铝管、直流电机、绳子、橡皮筋、定制电子、盖格-穆勒管
480 x 650 x 170 cm
由NOME画廊支持制作
Ralf Baecker
Interface I, 2016
Aluminum tubes, DV motors, strings, eleastic bands, custom electronics, geiger müller tubes
480 x 650 x 170 cm
Production supported by NOME Gallery

 

Cod.Act组合
πTon/2, 2017
聚氨酯软管、直流电机、音响
由德国冯哈伯直流马达(Faulhaber Minimotor)支持制作
Cod.Act
πTon/2, 2017
Polyurethane hose, 4 DC motors, 4 speakers
Production supported by Faulhaber Minimotor

 

扎哈·波纳瓦拉
《愚人谣》,2016
交互声音装置
135 x 50 x 50 cm
Zahra Poonawala
The Fool’s Ballad, 2016
Interactive sound installation
135 x 50 x 50 cm

 

王郁洋
《光环》,2015
影像装置
电机、监视器、电脑、不锈钢轨道
400 × 400 × 60 cm、250 × 250 × 50 cm
WANG Yuyang
Aura, 2015
Video installation
Television, Surveillance Equipment, Computer, Stainless Steel Track
400 × 400 × 60 cm、250 × 250 × 50 cm

 

aaajiao
《有限的风景,无限的漂浮》,2015
3D打印,磁悬浮套件
雕塑 9 x 9 x 8 cm
基座 75 x 21 x 4 cm
作品与许聪、刘晓光、沈磊共同完成
aaajiao
Limited Landscape, Unlimited Floating, 2015
3D printing, Magnetic levitation device
Sculpture: 9 x 9 x 8 cm
Base: 75 x 21 x 4 cm
In cooperative with XU Cong, LIU Xiaoguang and SHEN Lei

 

aaajiao
《物4》,2016
LCD电视屏,木质组件
24,5 x 16,5 x 4 cm
作品与张弢共同完成
aaajiao
Obj.4, 2016
LCD screen, wood
24,5 x 16,5 x 4 cm
In cooperative with ZHANG Tao

 

转移下载
影像装置
62分08秒
©纽约TRANSFER画廊
艺术家:AES+F 组合 , 拉图伯·阿维栋,克劳迪亚·哈特,罗林·伦纳德,洛萨·孟克曼,洛尔纳·米尔斯,哈维·穆恩,伊娃·帕帕马格瑞蒂,萨布瑞娜·哈特,瑞克·西尔维娅 & 尼古拉斯·萨松,菲利普·大卫·斯特恩斯,丹尼尔·藤井
TRANSFER Download
Video installation
62:08 min
Courtesy TRANSFER Gallery, New York
Artists: AES+F, LaTurbo Avedon, Claudia Hart, Rollin Leonard, Rosa Menkman, Lorna Mills, Harvey Moon, Eva Papamargariti, Sabrina Ratté, Rick Silva and Nicolas Sassoon, Phillip David Stearns, Daniel Temkin

座谈 | 作为新现实的“非”真实

嘉宾:拉尔夫·贝克(Ralf Baecker)、可思汀·艾葛琴(Kerstin Ergenzinger)、丹尼尔·康迪(Daniel Canty)、张尕

时间:2017.11.12,14:00-16:00

语言:英语/中文

地点: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18号浦汇大厦101室

联合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活动免费,报名请点击此处

 

在近五十年的当代艺术中,“真实”这一概念常被视作某种社会变革的切身实践、某种对抗图像形式主义的乌托邦想象。随着对网络的大规模消费以及数字设备无所不在的应用,一个由技术构建的时空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工作和娱乐、政治和经济的认知。现实因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拒绝被轻易归类和表诉。当真实的政治不再仅存于社会氛围,我们不禁要问,谁才是这个由比特和字节的物质性、以及数字的算法力量所构造的新现实的拥有者?

本次座谈邀请CAC展览“'非’真实—算法之当下”(unREAL.the Algorithmic Present参展艺术家拉尔夫•贝克(Ralf Baecker)、可思汀•艾葛琴(Kerstin Ergenzinger)与其作品合作者丹尼尔·康迪(Daniel Canty),以及展览联合策展人、CAC艺术指导张尕教授,就展览相关命题——“作为新现实的‘非’真实”(unREAL as the New Real)——展开演讲和对话。作为CAC展览框架下策划的公共项目之一,本次活动由CAC联合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

Ralf Baecker: Interface I, 2016

Kerstin Ergenzinger: Wanderer – Spacetime Poetry, 2017

 

嘉宾介绍 

拉尔夫•贝克(Ralf Baecker),德国艺术家,1977年生于杜塞尔多夫,其创作介于艺术、技术与科学之交界处。贝克借其创作的装置和机械设备,探究媒体技术行为和效应的根本机制。通过对微观过程的再现和空间描绘,他试图对人类的感知提出考验。

http://www.rlfbckr.org

可思汀•艾葛琴(Kerstin Ergenzinger),生于1975年,目前生活于柏林。其作品探究个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于知觉和概念层面上的关系。通过对感知过程及知识生产(更确切来讲是空间和思维导向)中所应用的技术与策略的研究,她试图检验人类感知的极限,以及我们理解和解释周围环境能力的限度。

http://www.nodegree.de

丹尼尔·康迪(Daniel Canty)是一名作家和导演,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其创作跨越文学、电影、视觉艺术、戏剧以及设计等领域,且曾在多个国际性语境下展出。他为艺术家可思汀·艾葛琴的自动机械装置《漫游者—时空之诗》创作了诗歌和文本编剧。

www.danielcanty.com

张尕,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艺术指导,国际知名媒体艺术策展人。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高级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媒体艺术副教授,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斯坦福大学、纽约市立大学(CUNY)研究生院以及瑞士联邦理工大学 (EPFL) 分别担任过访问职务。2007年至2014年,他于中国美术馆担任媒体艺术顾问策展人,并在期间策划了广受瞩目的国际媒体艺术三年展系列,其中包括“合成时代”(Synthetic Times,2008)、“延展生命”(Translife,2011)、“齐物等观”(Thingworld,2014)等。这些大型展览批判性地探究和考察了全球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并衍生出有关艺术、技术和文化方面的讨论。他还担任过奥地利电子艺术奖(Prix Ars Electronica)、 VIDA以及富兰克林熔炉基金会之“当下的未来”奖(Franklin Furnace’s Future of the Present Award)等诸多奖项的评委。他就媒体艺术与文化在国际上发表过广泛的演讲,并担任多本书籍的编撰工作。这些书籍与他所著的许多论文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October》杂志、利物浦大学出版社(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目前也担任列奥纳多丛书(Leonardo Books)的编委,该系列丛书由麻省理学院工出版社(MIT Press)出版。

 

关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歌德学院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从事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有关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形象,通过文化和教育项目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参与。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负责歌德学院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工作。

艺术家分享会 | 投机寓言

艺术家:乔伊·霍尔德

日期:2017.11.12

时间:13:00-14:00

语言:英文(中文现场翻译)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联合主办:<光环 ON AIR>

 

活动免费,报名请点击此处

 

“SF成为一种追踪方式,可以在某些物种生死存亡的黑暗环境和危险的真实冒险中跟踪线程,以研究如何更清晰地培养跨物种的正义感。”

唐娜·哈拉维《与麻烦共存: 在克苏鲁纪创造亲缘关系》

 

乔伊·霍尔德(Joey Holder)将我们引入一个关乎于生态系统及人类系统的寓言。通过结合了人类品味、文化和工业过程中所成的形式,霍尔德研究复杂的系统以分解“自然”与“人造”的概念。转基因产品、虚拟生态学和水生生物被纳入一个扩展的网络,挑战我们对进化、适应和改变的感知。通过一系列对比“有机”与“人造”之本质与表象的空想,她创造了一个多层的世界,前所未有的统一与自然。这种混杂性也许暗示着某种特殊的功能或自然形态,除此之外,古怪的错置亦留下了难以捉摸的意味。在分享会期间,霍尔德将通过三件作品 ——《鲨鱼》(Selachimorpha)、《蛇夫座》(Ophiuchus)、《奥普修斯》(Ophiux)—— 将CAC活动空间转变为一个科幻现实场景,这座投影屋将带领观众进入艺术家对于宇宙和未知事物的迷恋。

欢迎加入关于未来科学、医学、生物和人机交互的开放式分享!

《鲨鱼》(Selachimorpha),2017 © Courtesy the artist

《蛇夫座》(Ophiuchus),2016 © Courtesy the artist

《奥普修斯》(Ophiux),2016-2017 © Courtesy the artist

 

关于艺术家

乔伊·霍尔德(Joey Holder)是一位现居伦敦的艺术家,2001年于金士顿大学(Kingston University)取得文科学士,2010年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取得艺术硕士。她的艺术实践与研究跨越视频与多媒体装置,涉及线上与线下。她的作品对宇宙及未知之物发出哲学拷问,关乎科学、医学、生物学及人机互动的未来。在与科学及技术专家的合作下,她创作了一系列沉浸式多媒体装置,以此寻求人类的边界,探索人类体验非人类、自然与技术的方式。她在程序界面、电脑屏保、测量设备中融入生物学、纳米技术及自然历史,从而指出这些看似对立的世界之无常性与互换性:“一切都是突变体和混合体。”

近期的个展/双个展包括:“鲨鱼”(SELACHIMORPHA),摄影师画廊(Photographers Gallery),伦敦(2017);“奥普修斯”(Ophiux),Wysing艺术中心,剑桥(2016);“耶和华”(TETRAGRAMMATON),LD50,伦敦(2016);“哀歌”(Lament of Ur),Karst艺术节,普利茅斯(2015);等。近期的群展包括:“外星事务”( Alien Matter),transmediale艺术节,柏林(2017);“生存噪音”(The Noise of Being),Sonic Acts艺术节,阿姆斯特丹(2017);等。未来项目包括:“水螅虫”(Hydrozoan),第七届莫斯科双年展;等。

 

关于<光环 ON AIR>

<光环> 由国际艺术科学研究机构(中国)与Videoclub影像俱乐部(英国)联合发起,将于2017年至2019年在中英两国举办多系列的艺术项目与事件。

<光环>是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名为International Showcasing Fund的专门项目、创意苏格兰(Creative Scotland)同时对该项目进行支持。

<光环>聚焦当代艺术领域内的创造力与交流使命,生成更新与多变的艺术化场景(光环剧院/实验室/俱乐部),进行包括但不限于讨论、展览、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行为。

 

* 活动全程将提供冷萃咖啡为分享会点亮智慧与能量。感谢“SAY COFFEE 冷萃咖啡”的慷慨支持。

列奥纳多艺术、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 | 转媒体:艺术与数字文化的名义价值

讲者:克里斯托弗·甘辛

主持: 张尕

时间:2017.11.10,19:00 - 20:30

语言:英文(中文现场翻译)

地点:補時(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888号地下室)

联合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中央美院艺术与技术中心, 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

合作: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

 

活动免费,报名请点击此处

 

关于讲座

本次讲座将基于柏林transmediale艺术节三十年来在媒体艺术领域所积累的批判性介入实践经验,并以此作为一个例案来探讨在艺术与(后)数字文化中,思辨性和干预主义实践的价值。融合了艺术、科学与技术的混合型研究与开发过程在当下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同时该过程亦越来越脱离于价值创造的过程。后者取决于要将一切数据化的驱动力,以便实现精细准确的度量和量化形式。当知识驱动型经济日益增长,创造力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技能时,我们需要自问,跨越在工业语境、科学知识范式及金融化经济等交叉地带的艺术家们,其所生产的创新最终归属于谁?又是何种创新呢?本次讲座将对transmediale艺术节框架下所生产的艺术作品进行探讨,为在此刻——一个数据化现实、算法通信文化,以及模拟与数码的后数字失灵处境中——技术发展可能是什么样子,提供新的批判性想象。

transmediale 2017 ever elusive exhibition view “alien matter”  © transmediale

 

关于讲者

克里斯托弗·甘辛(Kristoffer Gansing)是一名来自瑞典的策展人、作者及研究学者,目前生活于柏林。他在过去七年里一直担任transmediale艺术节的艺术总监。transmediale是专注于艺术与数字文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媒体艺术节。基于艺术、理论和技术的交叉学科背景,甘辛的写作及策展实践从后数字视野出发——在当数字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对我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批判性质询。其文章发表于学术期刊如《艺术、媒体、科技的地点研究》(Place Studies in Art, Med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WDG出版社, 2009), 《在线版图》(Online Territories)(Peter Lang出版社, 2011),以及杂志如《The Fibreculture Journal》。他的博士论文《媒体实践截面》(Transversal Media Practices ,2013),论述了媒体考古学艺术实践如何重置对技术发展所持的线性观念,并于2013年由瑞典马尔默大学出版社出版。他与瑞恩·比绍(Ryan Bishop)、杰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及艾薇·威尔克(Elvia Wilk)联合编辑了《跨越与超越——论后数字实践、概念和机构之transmediale读本》(across & beyond – a transmediale reader on Post-digital Practices, Concepts, and Institutions),该书由Sternberg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在此之前,克里斯托弗·甘辛曾在媒体研究、艺术与策展领域工作,其中包括参与哥本哈根一家由艺术家经营的电视频道tv-tv节目,及担任名为“高射投影艺术”(The Art of the Overhead)——一个致力于研究几乎被遗忘的高射投影机媒介的艺术节联合总监。

 

➙ 本次讲座作为2017年列奥那多艺术、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的第三场,11月7日将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首讲。

关于“列奥纳多艺术、科学与技术系列讲座” 

本系列讲座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与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Leonardo / ISAST)、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合作举办。系列讲座中各主题部分将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围绕不断拓展的艺术/科学话题展开。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及其合作机构将提供活动场地。

关于列奥纳多

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服务于全球范围内从事艺术、科学和人文交叉领域研究的思想家与实践者。成立近50年来,列奥纳多致力于培养和支持那些打破传统界限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今天,通过与不断变化中的出版平台合作(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开展多元的活动、驻留和艺术/科学项目,及其它针对艺术/科学/人文社群兴趣点所设计的项目,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始终保持着其在跨学科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

更多信息请访问 : www.leonardo.info

 

*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補時”(EXTRA TIME)提供场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