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MONIUM 又一次发声 ——来自上海的媒体艺术

时间:3月12日- 6月29日
地点:@ MOMENTUM: Kunstquartier Bethanien, Mariannenlatz 2, 柏林
策展人:李振华、David Elliott
主题群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双飞艺术中心、Thomas Eller、冯冰伊、胡介鸣、胡为一、陆扬、邱黯雄、黄汉明、徐文恺、徐震、杨福东、杨振忠、张鼎、张培力、周啸虎
为期4个月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将围绕一系列的中国主题展开。包括主题群展(PANDAMONIUM)、推荐展、为期两个月的艺术家驻留计划,以及一系列的开放工作室、公共空间影像展映、表演、讲座与研讨会等。

展览和活动一览

3月12日- 6月29日 PANDAMONIUM推荐展 策展人:颜晓东、Rachel Rits-Volloch 参展艺术家:郭熙、胡介鸣、蒋竹韵、刘毅、MNM (Christian Graupner 以及Mieko Suzuki、Ming Poon)、王欣、黄汉明、吴珏辉、徐喆、张乐华 5月1日-4日 PANDAMONIUM画廊周末预览,Collegium Hungaricum 策展人:Fanni Magyar、Rachel Rits-Volloch 该预览单元包括:展览、表演、MOMENTUM InsideOut 项目(公共空间影像展映),以及研讨会(主题:窥镜看中国: 当上海遇见北京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Shanghai Meets Beijing) 5月1日-6月1日 WORKS ON PAPER II at MOMENTUM - 柏林表演艺术季周日特别表演 策展人:Rachel Rits-Volloch 胡为一、Jia Jia、MNM、邱黯雄、黄汉明 5月9日- 6月1日 PANDAMONIUM主题群展,Kunstquartier Bethanien Chapel – Studio 1 策展人:李振华、David Elliott 6月1日 PANDAMONIUM主题群展闭幕+研讨会(主题:上海—下一步?) 表演和派对(MNM) 6月2日- 6月29日 开放工作室、艺术家研讨会、Kunst沙龙、推荐展,MOMENTUM

关于展览:

中国当代艺术自1993年第一次标志性地在柏林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世界文化中心)以China Avant-Garde的主题展出以来,便开始以自己特有的面貌,出现在当代艺术世界里。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批中国艺术先锋开始展示他们的作品,而中国艺术从要求创作自由,到今天对于本土和全球形势既复杂又微妙的变化的“发声”和回应,正好35个年头。 1988年艺术家张培力开始将创作重心从绘画转为影像艺术,尝试拓展这一媒介的美学和政治可能。在今日中国,影像艺术既是在媒介和美学上的推进,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在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发展需要。 本次展览的名称PANDAMONIUM,来自Panda(熊猫)和Pandemonium(可直译为:喧闹的场所)两者的结合体。它体现了两个互相冲突的理念:温和的、讨人喜欢的熊猫,作为中国传统的外交形象代表之一;与狂野的、富饶的、嘈杂的Pandemonium,弥尔顿《失乐园》中魔鬼的聚集地。这个新词的诞生描绘出中国艺术家过去十年来在新媒体领域的尝试与实验,及其所迸发出的混沌感。此外,中国当代艺术除了在艺术市场外,并未真正意义上地投身“全球化”。这一过程在表面上被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掩盖,同时受到政治和媒体导向的影响。 PANDAMONIUM希望通过聚焦上海艺术家——这一始终保持着开放态度的并远离政治中心北京的群体——在创作上通过新的媒介手段之尝试,再次完成对中国当代艺术从创作概念到美学理念的介绍。本次展览涉及了中国三代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从1980年代作为先锋的张培力和胡介鸣开创性地对媒体艺术的尝试;到下一代艺术家所获得的成功,例如享誉国际范围的杨福东;进而对比他们的学生,更年轻艺术家在确立自己视觉语言的过程中,对其老师的回应和反叛。这群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将首次在柏林展出。整个项目还邀约了柏林本土的艺术家Thomas Eller、黄汉明同时展出作品来作为回应。 本次参展作品多数是单屏投影。通过这些极简和微妙的表现方式,观众不仅能够对“上海制造”的代表作品有更深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当代艺术转型的规模。PANDAMONIUM特别荣幸能够展出包括杨福东、邱黯雄的新作。

关于艺术家:

双飞艺术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9人组成的艺术团体。其所有成员都毕业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师从张培力。他们的合作方式和内容涉及多种媒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包括表演,视频游戏,音乐视频,绘画,影像艺术。他们叛逆、独立,对中国的社会规范和全球艺术市场持批判精神。他们的作品之前在柏林从未被展出过。

Thomas Eller(生于1964年)是一个活跃于柏林的德国视觉艺术家、策展人和作家。2004年,他创办了线上杂志Artnet China。2008年,他曾担任柏林Tempor?re Kunsthalle 的艺术总监。Thomas Eller 是Die 8 der Wege展览(中文主题:“八种可能路径”)的策展人,该展览集中呈现了来自中国北京的当代艺术作品,与PANDAMONIUM展览同期举行。在PANDAMONIUM展览中,Eller的作品将是对中国主题及其影响的回应。

冯冰伊(生于1991年)是中国艺术界的明日之星。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杨福东。她主要关注在电影传统,同时还从事装置、摄影、纪录片和动画创作。在中国国内,她的作品已经数度与多位知名艺术家共同展出过,此次在柏林是首次亮相。

胡介鸣(生于1957年)是中国数字媒体与视觉装置艺术最重要的先驱之一,现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教授。自1980年代以来,他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创作,主题涉及对时间、历史以及当代中国文化元素的解构。胡介鸣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hronus Art Center)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著名媒体艺术家Jeffrey Shaw将于今年5月在CAC合作举办双个展,且与PANDAMONIUM展览同步。

胡为一(生于1990年),目前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是张培力的硕士研究生。他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和策展人,其作品往往结合了视频、装置、雕塑、行为和音效。他是胡介鸣的儿子,这次也是他第一次在柏林展出作品。

陆扬(生于1984年)出生和工作于上海,2010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她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实践者,其作品在本土的电影艺术节展映,也被视觉艺术展览所陈列。陆扬的创作常使用各种媒介,包括录像、装置、动画和数字绘画,大胆地探索生命的本质及其承载。她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科学、流行文化和宗教的观念叠加,其中包括对人类在宇宙中优越控制权想法的颠覆。相反,她强调了我们在生理和物质上的决定性和局限性,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同时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将多愁善感摒弃。

邱黯雄(生于1972年)在他的动画电影里融合了古典和当代元素,而且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将当代的社会和环境素材融入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邱黯雄是杨福东的朋友和邻居,在国际上举办过多次展览。他曾在卡塞尔的Kunsthochschule学习了六年。他将在这次展览中展出自己的新作。

黄汉明(生于1971年)是活跃于柏林的新加坡艺术家。在其视频和装置中,他探索了关于身份、表演、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影响。黄汉明此次受邀参展,以一个活跃在柏林的艺术家身份,对展览的中国主题做了回应。他曾代表新加坡参加了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并在国际上举办过多次展览。

徐文恺(aaajiao)(生于1984年)是中国最重要的数字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博主和自由文化倡导者。主修物理与计算机的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和新媒体创业者。在他的作品中,徐文恺主要关注数据的使用及其各种形式的展示。自2003年开始,他开始使用网络平台上的开放资源进行创作。他对于中国新媒体艺术最大的美学贡献是作为国际和本土趋势的诠释和传播者,体现在其基于软件的艺术创作中。

徐震(生于1977年)是中国艺术界最炙手可热的名星。作为一名“玩世不恭”的艺术家,徐震擅长创作那些跨越广泛平台和媒体的观念作品。他也是上海艺术界的关键人物以及出生于80年代艺术家的代表。徐震的作品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挥之不去的困扰,即在走向国际艺术界的同时,存在于骨子里的对其环境甚至传统的怀疑,最直接体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标签。自90年代后期起,徐震开始用自己的名字工作,并创立了“当代艺术创作型公司”——MADEIN(没顶)。徐震目前的创作都出品于没顶公司旗下最新品牌“徐震”。

杨福东(生于1971年)是中国最著名的从事电影和摄影的艺术家之一。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自1990年代初期,杨福东从拍摄35MM电影转到数字媒体的创作。其早期代表作《竹林七贤》系列曾在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杨福东有着丰富的国际参展经历。PANDAMONIUM 将有幸在主题群展中展出杨福东最近完成的新作。

杨振忠(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于1995年起从事视频和摄影创作。在职业生涯早期,他经常和杨福东、徐震一起工作。杨振忠的作品多表达出他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挑战,以及他所长期关注的社会内在不和谐与严重反差。他的作品在重多国际知名美术馆获得展出,并多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

张鼎(生于1980年)是一位中国多媒体艺术的后起之秀。师从张培力,张鼎尤其擅长大型混合媒介装置的创作,往往在其中嵌入视频和互动元件。张鼎的作品意在探索中国社会中的民族矛盾、农民工的困境以及城市边缘文化等议题。虽然他曾在众多主要的国际机构里办展,但是在柏林却是首次被展出。

张培力(生于1957年)前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系主任,也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 在这次展览中,多位年轻的艺术家都是他的学生。PANDAMONIUM 此次将回顾展出他的重要代表作——“(卫)字3号”。该作品曾于1993年在柏林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举办的China Avant-Garde中首次展出。PANDAMONIUM 在20年后再一次展出这件作品,同时展出的是后一代深受张培力开创性实践影响的年轻艺术家们,其意义深远。

周啸虎(生于1960年)是中国视频动画的先锋人物。最初他接受的是专业油画训练,自1997年起,他开始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并自此开始了实验定帧视频动画、视频装置以及计算机游戏等不同形式的创作。他的标志性风格是在移动影像和真实物体间创造出不同的图像层次。周啸虎的创作涉及表演、摄影、装置、雕塑、视频和动画。他的作品反映了数字时代中,历史——在其特定细节可能被放大、伪造、篡改和遗漏的情况下——是如何被记录的。他的作品曾在包括泰特(Tate,英国)、Performa(美国)等重要国际艺术机构或艺术项目中展出。

关于策展人:

李振华和David Elliott 李振华,出生于中国、目前工作于苏黎世和上海。自1996年以来活跃于艺术圈,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围绕策展、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他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hronus Art Center)的三位创办人之一。自2010年起,他是瑞士Zentrum Paul Klee Bern艺术中心Summer Academy(夏季学院)项目,以及Prix Pictet国际摄影节的提名人。李振华是2014年英国Barbican艺术中心即将举办的“数字化革命”展览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他编辑了众多艺术家出版物,包括《颜磊:我喜欢做的》(Documenta, 2012) ,《胡介鸣:一分钟的一百年》(2010),《冯梦波:西游记》(2010),和《杨福东:离信之雾》(2009)。他的艺术评论在2013年集结成册,以《Text》的书名出版。http://www.bjartlab.com| http://www.msgproduction.com

David Elliott,出生于英国,现从事策展和写作方面的工作。他曾于1976至1996年间担任英国牛津现代美术馆馆长;之后到2001年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2001年至2006年,出任东京森美术馆首任馆长;2007年出任伊斯坦堡现代艺术馆首任馆长。他还曾于2008至2010年间担任第17届悉尼双年展艺术总监,后于2011至2012年间出任首届基辅双年展艺术总监。此外,他还活跃于学术界,于2008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学“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史学客座教授”,另于2008年11月间以访问教授身份访学于香港中文大学。1998至2004年间,他担任国际现当代美术馆协会主席,此外亦出任英国三角艺术基金会/燃气工作室的名誉主席,并列席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顾问委员会。

关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www.chronusartcenter.org CAC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新媒体艺术实验、制作、研究、展览及教育的非盈利性艺术机构。 于2013年秋季正式对外开放,通过驻留项目、学生创作基金、展览、公共教育活动、出版及新媒体文献等各项工作的交织并行,CAC对国内外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与教育进行最为直接的支持。作为一个创新的引人注目的平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策展人及学者在此交流碰撞,公众则得以体验艺术家的创作与理念,理解新媒体技术的社会、文化及政治意义,从而激发个人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新思考。

关于MOMENTUM: 

www.momentumworldwide.org 由Rachel Rits-Volloch和Cassandra Bird所创办的MOMENTUM是一家为“时基艺术”(Time-based art)而设立的全球平台,其总部位于柏林,通过举办展览、艺术沙龙、影像艺术展映、驻留及收藏,致力于为从事时基艺术的优秀艺术家提供平台。如今“时基艺术”一词与其在四十多年前诞生时相比,早已有了全新的内含。MOMENTUM的使命是不断地重新评估:在基于“时间”的概念和实践维度上,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及关联性,并探寻“何为时基艺术(Time-based art)?”这一问题答案的不同可能。定位于一家全球性的艺术平台,MOMENTUM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专业艺术团体/机构之间的桥梁。其核心理念为:合作、交流、教育、探索及启发。

关于我们的合作展览: 

www.die8derwege.info/en 八种可能路径:  艺术在北京  4月29日 – 7月13日,2014 策展人:Thomas Ellerr, Andreas Schmid, 郭晓彦 组织者:张彧 “八种可能路径”展出了23位生活在北京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以往所不被了解的中国的概况。本次展览的焦点集中在一批出生于70年代中后的艺术家,“八种可能路径”呈现出这一代人在获得新可能和新自由后的探索和创作。该展览由Andreas Schmid和Thomas Eller联合策展。Schmid是1993年柏林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艺术中心举办的China Avant-Garde策展人之一,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西方的第一次国际展示,具有标志性意义。Eller是PANDAMONIUM的参展艺术家之一,也是MOMENTUM的委员会成员之一。本次展览是作为庆祝柏林和北京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的活动之一。“八种可能路径”与PANDAMONIUM同期举行。

合作伙伴:

20140601091654_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