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临场感与二十一世纪全景图

20146181657411674

嘉宾:Matthew McGinity

时间:2014-06-21  14:00 ~ 2014-06-21  16:00

地点: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语言:英语(配中文翻译)

本次活动免费,请通过membership@chronusartcenter.org进行预约

关于活动
从Robert Barker所绘制的1787全景图,以及二十世纪初的全景式电影的划时代实验,到如今的虚拟现实影院,全景这一形式被反复地运用于对临场感——身临其境的感受——的追求,不论是在媒介环境还是虚拟环境中。然而,临场感和全景图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呢?这种“临场感”又到底为何物?在这次对谈中,马修·麦金利迪将通过作品的两大组成部分来探索临场感与沉浸式的现象,它们分别是:当今的全景虚拟现实影院(AVIE)的构建,以及作品《分裂之子》,它专为AVIE这一的载体而创作。本次对谈将涉及非常广泛的感知现象,例如光场,10 degrees-of-freedom 视觉,J.J Gibson的生态光学,体视学,自我情绪,媒介过程和直觉的rest-frames,多感觉的融合与交流,互动性和因果关系的感知等。马修·麦金利迪将谈到图像给临场感带来的惊人破坏性,及其既能增强、又能毁灭临场感的双重性。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观念,他将从艺术世界中出相符的实例。对谈的最后,马修·麦金利迪将会就《分裂之子》如何利用各种感知现象来创造出一个永无止境的沉浸式体验之旅来进行讨论。

关于艺术家
马修·麦金利迪 (澳大利亚)是一位专精拟真互动实时系统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作品包括 iCinema中心的项目《电视梦幻馆》、《分裂之子》和 AVIE 360 度虚拟现实剧场。现居柏林。

内容回顾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全景图(Panorama)一定能给观者带来临场感。然而,马修·麦金利迪则认为:这样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要想这种关系成立,必须要充分满足人的感知系统对于空间维度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强烈感受。
讲座中,马修通过对全景图历史沿革的梳理,以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在沉浸感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核心观点:临场感的实现,关键是避免感官的相互冲突。那么,什么是感官冲突?如何避免感官冲突?针对这样的问题,马修以视觉感知作为主要的突破口进行了阐述,人生理上具备的运动能力和双眼决定了人的视觉感知具有10个维度,这10个维度的协调程度直接决定人是否相信他所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物。除此之外,马修还提到了光场、生态光学、体视学、媒介错觉等等概念的具体运用。
在对视觉感知内部的感官冲突和协调进行分析之后,马修还通过一件艺术作品对视觉和听觉之间的冲突和协调进行了讨论。在讲座的最后,马修提出:现在的全景图(也包括当前展览中的AVIE系统)还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单纯从技术上来讲,它可以针对具体的个人,在作品的视听觉效果上做更精准的设定,以实现完全的沉浸式体验,但为了展览的最大效果,作品的视听觉效果往往设定在某种普世值域内,以满足尽可能多观众的观看体验。

格式工厂20140627165719_9843

视频:

http://v.qq.com/page/w/9/n/w0131gwj5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