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杂货铺系列活动之一:Growing up with Shanghai

格式工厂201391116183941415

嘉宾:汤惟杰,Terence LLoren,沈祎,陆晨

时间:2013-09-15  17:00 ~ 2013-09-15  19:00

地点: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声音杂货铺系列活动之一:Growing up with Shanghai

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时间: 17:00 – 19:00,2013年9月15日(周日)

地点: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本活动免费,请通过邮件进行预约。info@chronusartcenter.org

5年前,常驻上海的声音艺术家Terence LLoren开始了他的“Growing up with Shanghai”项目。该项目包括声音、文本、摄影、和手绘地图等元素。概念由Terence发起,影像部分则与沪上的女摄影师沈祎合作。这个项目邀请了上海20-30年龄阶段的年轻人,重走上海的大街小巷。在此过程中,这些年轻人会用上海话讲述与这条街道息息相关的个人经历和记忆中这条街道的变迁,而艺术家则在一边静静地录下了这些充满温度的回忆,并且同时记录沿街正发生着的,鲜活纷繁的市井生活的声音。第一遍录音之后,Terence会带着摄影师沈祎按照原路线重走一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自由地为这些街道“留影”。之后,照片按照行走的时间顺序与讲述者的文本编辑在一起,但并不仅仅作为简单的配图,而更像是对那些“声音”做出的视觉回应,以激发更多维和丰富的行走体验,以及行走的可能性。

2011年12月,“Growing up with Shanghai”作为中国的入选作品参加了位于意大利A+A艺术中心举办的“Vision of Cities”多媒体艺术联展。CCTV4中文国际频道将于2013年9月15日(本周六)下午1点播出关于本项目的专题“声音里的上海”。更多关于此项目的具体信息及作品可在如下网站获得了解:http://soundcloud.com/bivouacrecording

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于同济大学的,专注于城市文化研究的学者汤惟杰先生主持本场活动。汤先生将与Terence、沈祎、以及“顶楼马戏团”的陆晨先生一起从田野录音、影像记忆、声音与城市,以及方言与艺术创作等角度就该项目展开更深入的解读和讨论。

关于“声音杂货铺”

“声音杂货铺”是由汤惟杰先生为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提出的一个系列项目,该项目旨在强调作为一个声场的上海与我们的生活史的关联。试图通过该系列的活动来探索城市,比如上海,是否有其声响-听觉的特殊机理?如何凭借声音辨识这种“地方感”?如何从声音的维度来想象我们位于城市的生活、历史?“声音杂货铺”并不只在城市形态的风格化“区别标记”意义上看待声音,相反,它将声音当作城市生活的实质构成。同时“声音杂货铺”并不将自己看做是博物馆式的存在,它不以排列、制造某个经典谱系为旨归;它在意这些被记录、被收纳的声音如何被我们在当下使用/利用,以及如何重新进入下一轮流通。

参与者简介

汤惟杰

学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比较诗学,近现代上海都市文化,电影史与视觉文化研究。

Terence LLoren

声音艺术家,田野录音师,声音设计师。常驻上海。

沈祎

80后上海人,《东方早报》文化记者。业余从事诗歌写作,自由摄影,电影评论等。

陆晨

70后上海人。上海方言乐队“顶楼的马戏团”乐队主唱

格式工厂20140630203726_7031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