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 · 展览 |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

2021.07.03 – 10.17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艺术家:

索非安·奥德里 & 伊什特万·康特(又名蒙笛·坎茨恩)(Sofian Audry & Istvan Kantor a.k.a. Monty Cantsin)、贺子珂、劳伦·李·麦卡锡(Lauren Lee McCarthy)、凯西·雷亚斯 & 杨·圣沃纳(Casey Reas & Jan St. Werner)、戴文·荣伯格 & 凯特(Devin Ronneberg & Kite )、Tonoptik

 

策展人: 

张尕

 

主办: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开幕活动

2021.07.03 (周六)

 

表演《劳伦(LAUREN)》

13:00 – 15:00

*更多信息即将发布!

 

策展人&艺术家座谈

15:00 – 16:00

 

参观信息

周三-周日 11:00-18:00

门票:30元(每周三免费)

*开幕当日免费开放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将于2021年7月3日呈现展览“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AI Delivered:The Abject)。该展览是“人工智能的兑现”策展框架的第一部分。“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呈现了来自艺术家/艺术组合索非安·奥德里(Sofian Audry)与伊什特万·康特(又名蒙笛·坎茨恩)【Istvan Kantor (a.k.a. Monty Cantsin)】、贺子珂、劳伦·李·麦卡锡(Lauren Lee McCarthy)、凯西·雷亚斯(Casey Reas)与杨·圣沃纳(Jan St.Werner)、德文·荣伯格(Devin Ronneberg )与凯特(Kite),以及Tonoptik的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0月17日。

 

当回答“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时,英国数学家、人工智能鼻祖艾伦·图灵(Alan Turing)在其1950年的论文《计算机械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出了其广为所知的“模仿游戏”(又称图灵测试)一说作为对自己提问的反驳,他写道:“我认为,最初的问题——‘机器能思考吗?’——并没有意义且不值得讨论。”相反,图灵认为,“在50年之内,我们有可能为容量多达十亿信息位的计算机编写程序,使其能够很好地进行模仿游戏,以至于一个普通的测试者在5分钟的测试中所做出的身份识别正确率不会超过70%。”(1)之后,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内特(Daniel Dennett)在其文章《机器能否思考》(Can Machines Think)中就图灵所言推断说,“图灵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便人们满可以认为他是这样想的)即思考就必须像人一样去思考……男人和女人,以及计算机,都可能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但他肯定这样想过:如果(one)能够以自己特有的风格进行思考,且足以模仿一个有思想的男人或女人,那么(one)【他/她/它 - 编注】肯定真的很会思考。”(2)

 

展览“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含蓄地指出人工智能在认识论上的局限,同时暗示在当下深陷人工智能浸淫的世界中不断涌现的亢奋与落魄。

 

艺术史学家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将1970年代以来的艺术总结为对“真实的回归(The Return of the Real)”之疾呼。他曾说:真实,是被识别为创伤与卑贱形式的真实身体与社会场所。福斯特认为,“观念的转变——从作为再现效果的现实到作为创伤的现实——可能是当代艺术中至关重要的。”(3)如果说当代艺术不可避免地是被人工智能的无所不及所侵蚀的当代经验的一部分,那么新的落魄之地可能正是被资本所裹挟并被地缘政治所左右,强加给人工智能的工具化所控制与支配之地。然而,悲困之地也正是抵抗与创造的场所。对人工智能拟人化的过度欲求不仅成为人工智能本身的负担,也是亟待被释放的痛苦——这种双重叙述构成了展览第一部分的论说意图。

 

展览中的作品揭示了神经网络的脆弱性,以及人工智能试图把握现实的复杂性与纷乱时所呈现出的无助。一方面机器学习的算法演绎出看似可笑的浪漫聊天,另一方面人类的狡黠使得“人工”变得饶有趣味,“智能”则出演一折荒诞。我们看到那既有着具体的抽象又在卑微中显露出崇高的巴洛克式的美。谷歌深梦(Deep Dream)算法所生成的花哨的视觉迷幻在此被去势;观众通过插拔电缆,亦可人为地解构与重建“神经网络”的死亡与新生。我们由此目睹联线生活的技术底层在最感性的意义上被兑现、剥夺以及复活。

 

以图灵测试的另一种阐释及其潜在的影响为视野,将于 2021 年 11 月初开幕的第二部分“人工智能的兑现:救赎”(AI Delivered:Redemption)则想象了一个从以人类尺度所预设的的智能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并将机器智能视为在另一种量级上,有着不同于人类的主体性的,具有能动力的存在。展览将由此展现艺术家是如何想象以这样的人工智能来探索一个拥有宇宙政治意识的生态环境,以及一个处于共同体中的,共生的后人类前景。

 

展览还将附有一篇延展性的阅读,以历史和当前关于人工智能的批判性的反思文献来阐述策展理念和相关的作品。

 

 

1.https://academic.oup.com/mind/article/LIX/236/433/986238, 5/3/2021

2.http://www.nyu.edu/gsas/dept/philo/courses/mindsandmachines/Papers/dennettcanmach.pdf, 5/3/2021

3.哈尔·福斯特,《真实的回归》 (Cambridge: MIT出版, 1996), p. 146.

 

 


索非安·奥德里 & 伊什特万·康特(又名蒙笛·坎茨恩),《新主义?!感知》,展览现场,摄影:钟晗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贺子珂,《电子梦:我们将如此继续》,展览现场,摄影:钟晗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劳伦·李·麦卡锡,《劳伦》,展览现场,摄影:钟晗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凯西·雷亚斯 & 杨·圣沃纳,《压缩影院》,展览现场,摄影:钟晗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戴文·荣伯格 & 凯特,《发烧梦》,展览现场,摄影:钟晗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Tonoptik,《本能》,展览现场,摄影:钟晗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相关阅读

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