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武小慈:体现音乐冥想

 

 

讲座
体现音乐冥想

讲者:武小慈
日期:2017.10.18
时间:19:00 - 20:30
语言:中文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活动免费,报名请点击此处

 

对于声乐家而言,身体既是一种乐器,也是用以表达情绪和意图的一种工具。歌者可通过身体的位置以及对发声系统的操控来改善音质和(或)达成与观众之间以非语言形式进行交流。人机交互系统将歌者身体作为工具这一概念进行了延展,其采用动态捕捉数据来控制声乐处理,这一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或者更早。目前,对手势控制声乐处理数字乐器(DMI)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评估,这项工作尚未有研究跟进。另一方面,尽管早在1968年,数字音乐制作领域已经开始设计并实施将身体作为一种技术中介者,但就电子声学声乐表演(EVP)的语境下,有关其设计原则方面的理论研究仍有待开展。这个谜题中缺失的这些板块对于打开一系列广泛的可能性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可能性关切到一些问题诸如:后人类时期的艺术家身份和身体边界,如何理解人类互相交织的运动及声音意识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和生产力,以及21世纪音乐教育领域新的教学法等。

此次讲座中,讲者武小慈将讲述如何从观众角度检验行动(身体)/感知(声音)映射和EVP语境中的DMI设计,并首开先例提出针对此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论。经验数据可被用于验证分析观众参与到音乐中的程度,从同步化到体现协调,再到共鸣——人与人的联结。设计的原则在基于主观性、可供性、文化、社会意义,以及技术等基础上被提出。讲座将交织缠绕技术与科学探讨,同时还包含一项原创艺术理论,名曰“体现音乐冥想(ESM)”。其征求使用感觉运动耦合的新方式,以便加深我们对声音意识的参与。ESM包含三个互动视听组成部分:曼陀罗、西藏歌祷轮和心的共鸣。其结合了DMI设计和手势习得、当代声乐处理与表演,以及东方的心灵冥想哲学,并将此三者融入一项EVP理论实验。

 

关于讲者 

武小慈(J. Cecilia WU)是一名学者、作曲家、声音工程师、声乐家以及多媒体艺术家。2013年,她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CCRMA)取得音乐、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专研计算机辅助作曲与声音工程。目前,她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媒体艺术与技术(MAT)系攻读博士学位。她同时还在UCSB的创意学习学院担任讲师。其研究范围包括:将多媒体艺术与作曲相结合、设计可行性工程、声音设计、即兴作曲、基于计算机的现场互动以及计算机生成图像。其创作语汇包含:体现音乐冥想、动态声乐处理、手势音乐以及音景创作。其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致力于将藏族文化知识具身化,促进文化多元性,以及呈现未被充分代表的文化。受益于周游世界的视野与阅历,武小慈的创作根基来源于对佛教哲学的研习和人类状况的体察。http://ceciliawu.com

© 所有图片均由艺术家提供